吳鳳鳴:一個民營企業家的夢想
有一個人,他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,讓夢想照進了現實。而在現實生活中的他,并沒有獨自前行,他不斷升華著自己的夢想,在大夢想中帶著更多的人實現自己的小夢想。

山西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外景
在山陰縣,人們一提起吳鳳鳴,沒有一個不贊嘆他在煤炭行業做的風生水起時,大膽轉型農業企業,拿出所有積蓄,傾其所有,用一個企業家超人的膽識,在山陰的一片鹽堿灘上,辦起了全國最大的雙孢菇種植基地,把當地農作物秸稈全部利用,形成了雙孢菇產業循環鏈,受益農民有數萬人。
大學夢
吳鳳鳴,是山陰縣玉井鎮千井村人,五十年代出生的他,一直是品學皆優的好學生。1974年,高中畢業后,回村務農或是在縣城磚瓦廠背了8個月磚,冬天失業,次年又當上鐵廠協議工,都是沒有選擇的選擇。1977年,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后,內心對大學校門充滿憧憬的他,也決定試一試。時隔三年,對于已經步入社會的他,再去復習高考,希望命運能夠眷顧自己,給自己一次機會。然而,1977年恢復的高考有太多和他一樣的年輕人,希望能夠通過這次的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。在激烈的競爭中,吳鳳鳴最終沒能如愿,幸運之神與自己擦肩而過,失落在所難免,但命運想要垂青一個人時,總會讓他經歷一番磨難?;蛟S高考的落榜,也催生了他心中那個說不出的大學夢。
2007年8月,吳鳳鳴表彰獎勵千井村88名大學生。
2007年8月,吳鳳鳴為千井村培養出大學生的家庭頒發“書香之家”牌匾。
兩年后,鐵廠倒閉了,只好又出去走工,學會了碹窯手藝。80年又回到村里務農,83年擔任村委委員,主抓了村辦小學教育整整30年,形成了重教興學的好風尚,村民們家里再困難,也要培養子弟上大學。2007年8月8日,時任千井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的吳鳳鳴表彰獎勵了近年來村里走出大山的88名大學生并頒發了“書香之家”牌匾,千井村從此被鎮政府命名為大學生村,以此圓了他的大學夢。
大礦夢
1986年10月,吳鳳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同年年底擔任村辦千井煤礦礦長,1994年煤礦搬遷,在籌建新井的過程中,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。他住在岱岳,東挪西借,跑貸款,借高利貸,為了早日投產,他不惜一切代價,籌借資金,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外債。正在他舉步維艱的時候,原村委會400多萬的債務也轉給了他,經過幾年的努力,1997年7月8日,年產15萬噸新井正式投產。
2018年5月,吳鳳鳴在千井煤礦。
千井煤礦儲煤場
2007年他為了擴大生產能力,又追加資金把煤礦改造升級為年產30萬噸的礦井;2009年在山西煤炭資源兼并重組的浪潮中,被同煤集團兼并整合,保留了49%的股份,吳鳳鳴又籌集資金4個多億,把煤礦改建成年產90萬噸的礦井,直到2012年10月15日同煤集團才逐步注入資金,2014年底正式投產。
深井夢
千井村,或許曾幾何時,這里的水源足夠滿足本村及周邊村民們的飲用。然而,從他記事起一直在3里外的溝底肩挑取水,也不夠用。早在上學時,吳鳳鳴的心里就種下了這樣的一個夢想,他想著有朝一日給村里打口深水井,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問題。

2005年8月,吳鳳鳴為千井村打了一口深水井,解決了全村的人畜飲水問題。

2005年8月,千井村村民喝上了深井水。
夢想的力量,一直助推著他不斷地前行。身為一名共產黨員,他更知道自己身上所擔負的責任。2002年,他把村里的農業稅全部承擔下來,減輕了農民的負擔,先后修建了學校,修建了舞臺、醫療室、整修了村委會、新建了圖書室。不忘初心的他,在2005年,又在村口打了一眼深水井,當650米下的深井水夾雜著泥土的芳香,帶著壓力沖入一個個水桶中,老百姓歡呼雀躍,附近的村民也趕來看熱鬧,這口井取名為“圓夢泉”圓了吳鳳鳴及村民們所有人的夢想。
發展夢
“夢中尋求解毒長生不老藥 晝里驚得免疫康體白嫩菇”,“大哥精耕細作樂收五谷寶 大嫂制菌發酵喜獲白菇娘”這是山西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辦公區和生活區的兩幅對聯,也是山西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的文化內涵;還是吳鳳鳴為社會提供健康食品,祝愿人民健康長壽的夢想。
2012年6月,吳鳳鳴一個大膽的想法萌生,他決定轉型農業項目。吳鳳鳴說,自己就是那個大步向前走的“傻”大膽,有了想法的他,迎難而上,出去學習、借鑒經驗,他心里被那一簇簇小白菇打動了。
菇房
把夢想一一落地,成為看得見、摸得著的現實。
在吳鳳鳴身上,有著一股“做不好誓不罷休”的韌勁兒。蓋廠房、買設備,生產線的投入,讓他在2013年8月份,看到了夢想中的小白菇。當一簇簇白蘑菇破土而出,在一片贊譽聲中,他又陷入了沉思,如何突破產量、如何保證高品質的產品,如何做國內最大的雙孢菇種植企業?在和同行、國外專家交流過程中,吳鳳鳴發現現有的生產工藝與國外先進的種植工藝有很大的區別,只有走出去才能開闊眼見,找到差距。
山西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種植的雙孢菇銷往全國各大城市,并出口俄羅斯、日本等國家。
2014年1月,吳鳳鳴去荷蘭考察了雙孢菇種植企業,聘請荷蘭專家設計新的生產線,建起了大型泡料隧道4條,一次發酵隧道11條,二次發酵隧道9條,配套了菇房9棟140多間,購買了世界領先的大型拋料機、分體投料機,發酵隧道循環式溫控設備等。先后邀請了美國、加拿大、法國、荷蘭等知名專家來公司指導生產、培訓技術,日產雙孢菇達到30多噸,年處理秸稈、雞糞6萬多噸,形成了一條蘑菇種植產業鏈。產品銷往全國各大城市,供不應求,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,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,帶動了周邊農民的共同富裕。
吳鳳鳴把一個個夢想照進了現實,而他的夢想又照進了許多人的現實生活中。目前山西宇昊蘑菇種植有限公司,已經解決了400多名貧困人員的就業問題,曾經為了生計四處奔走的人們,現如今每月領著三四千元的工資,生活上的變化顯而易見,這時吳鳳鳴在這個農業項目上已投資4個多億,真把他搞累了。
公司每年收購秸稈6萬噸,僅此一項就為當地百姓增加收入1800萬元。
吳鳳鳴還沒有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,他的綠水藍天夢想,還在自己的努力中,一步步靠近。把秸稈變成能賣錢的農產品,改變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,讓天更藍、水更清,老百姓的兜里更有錢……。
不忘初心,砥礪前行。身體力行,追夢一生!
(文/圖
版權聲明: ① 凡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朔州文明網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朔州文明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朔州文明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② 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朔州文明網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朔州文明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朔州文明網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