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城區:南山生態治理工程成效顯著
日前,走進朔城區南山生態治理區,人們欣喜地看到:過去光禿禿的的荒坡山脊披上滿栽樹苗,一片片的松樹林、桃樹林、杏樹林郁郁蔥蔥,給荒山披上了綠裝,給百姓帶來了財富,也帶來了幸福。

荒山披綠,百姓致富,南山生態治理的成效正在逐步顯現,這也正是朔城區圍繞“兩山兩河一湖”生態治理戰略,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結出的美麗果實。南山區域土地貧瘠、建檔立卡、貧困人口相對集中、毗鄰紫荊山省級自然保護區……發展的潛力在哪里,如何向貧瘠的土地要效益,如何讓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?2016年,朔城區經過多方研究論證,決定將生態建設的主戰場由西山轉向南山,將南山區域作為生態建設的重點,確定了南山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的目標是要:實現南山綠色全覆蓋,與西山一道構建完整的環城綠地系統,形成市區西南部百萬畝綠色屏障、百公里生態走廊,以生態帶動經濟發展;弘揚傳統文化、創造地域特色,將雁門關景區、廣武邊塞文化旅游區與紫荊山自然風光區及西山生態區連為一體;以生態環境整治為開端,適度增加經濟林,結合村莊綠化及景觀建設,促進鄉村旅游發展,形成美麗鄉村群落,進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。

目標既定。朔城區將南山生態治理工程作為一項生態工程、致富工程、景觀工程加以實施。經過兩年堅持不懈的治理,南山生態區治理已初見成效。朔城區林業局局長裴曄介紹說:“南山生態治理工程東西長約40公里,南北寬約8公里,總治理面積50萬畝,現在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,治理面積達到了10萬畝,實現了與脫貧致富、森林管護、經濟效益、生態旅游等的有機結合?!苯衲陮嵤┑亩诠こ掏顿Y5.5億元,規劃治理面積5萬畝。項目區東接一期工程,西至保泉莊村,共涉及12個村,建設宜林地造林3萬畝,經濟林1萬畝,低效林提質增效0.8萬畝,通道綠化0.2萬畝,防火通道建設18.5公里,景觀林3處,管護站1處,瞭望塔3座,村莊綠化5個。

由于南山一帶坡地都是石頭遍地的荒地,每栽一顆樹都十分艱難,需要先把石頭撿出來。于是就把撿出來的石頭壘成一個石頭堡,隔一段距離堆放在林間,既形成了一道景觀,又讓后人知道在這兒植樹造林的艱苦。
“環境好了,風沙小了,經濟林讓我們收入提高了,這真是一件大好事?!蹦嫌芰粥l的邢瑞激動地說。南山生態治理工程綠了山坡、美了生態,也讓周邊居住的農民們抓住機遇發展經濟林種植,開拓了一條新的致富路子。今年建設了下寨、陳家窯園區800畝,白莊園區800畝,王化莊園區760畝,大蓮花米槐園區1000畝,沿旅游公路兩側采摘園區1000畝,共5個500畝以上經濟林示范園,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升。同時,南山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在實施過程中,鼓勵扶持貧困戶在承包地中間種經濟林和發展林下經濟,參加造林管護,使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有了穩定的產業體系;通過實施村莊環境整治、栽種經濟樹種、結合景觀建設改善沿線村莊的生態環境,鼓勵農民發展采摘和農家樂,帶動休閑旅游的發展。

生態宜居,有水則靈,有山則秀。朔城區南山生態綜合治理工程,將與已建成的西山50萬畝生態工程相連接,形成市區西南部百公里生態走廊,與七里河、恢河治理同步,形成山水相連、綠蔭棋布的生態大循環格局,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
(文/圖
編輯:霍亮
版權聲明: ① 凡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朔州文明網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朔州文明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朔州文明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② 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朔州文明網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朔州文明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朔州文明網聯系。